睡个好觉!


作者: 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23-10-09 15:47:39

undefined

 


我们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花费在睡觉上的。假如一个人能够活到 78 岁,那么其中有 26 年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

无数的神经科学家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可惜,跟大多数脑科学研究一样,虽然我们对睡眠的了解在慢慢加深,但我们还不能肯定地说,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睡觉。目前解释睡眠的理论有很多,大家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1. 恢复理论——睡觉像是在给大脑洗个澡

恢复理论通常是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答案,因为白天我们用尽了所有的精力,需要睡眠来休息和恢复,并更新一些体内的重要物质。

这个观点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就被提出过,但是,当时的人们可不知道身体内哪些物质在睡眠时被更新了。

2013 年,美国 Science 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了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可以高效清除脑内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

undefined


undefined


2. 适应理论——躲避伤害,节省能量

这个理论是说,睡眠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他们认为,睡眠是在让集体脱离困境,在脆弱的时候避开天敌或者其他有害因素,同时节省能量。

举个例子,晚上对松鼠来说很不安全,因为猫头鹰和狐狸比较多,那么对松鼠来说,天黑以后找一个安静又安全的洞穴睡觉,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同时,睡眠也能节省能量。这个时候体温下降,温度调节功能被抑制,热量消耗自然也就低了。

持有这个观点的人认为,原始人类和松鼠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睡觉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并写进基因里遗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人。

undefined



长期熬夜有哪些危害?

undefined  


长期熬夜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肥胖:睡眠越少,BMI 指数越高(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一项跟踪研究显示,在 13 年内,对 500 个人进行了追踪实验,发现每天睡眠低于 6 小时,BMI较高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 7.5 倍。

糖尿病风险增加:中老年人中,睡 6 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每天睡 7~8小时的 1.7 倍,睡 5 小时以下则升高到 2.5 倍。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对没有冠心病的中年人进行检测,发现每天睡眠时长5 小时以下,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提高了 45%。

各种疾病的死亡率增加:对已经患有各种可能致死疾病的人来说,减少睡眠时间,死亡率提高。

神经方面:研究显示,睡眠减少会降低注意力与警觉性,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整体的认知功能,比如影响情绪系统,造成抑郁和焦虑情绪;同时可能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我们可以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做出哪些努力?


   

适宜的温度

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为 18 摄氏度左右的时候,人的睡眠质量会更高。我们可以为睡眠环境打造一个适宜的温度,来帮助自己睡得更舒服,但是千万小心,不要着凉哦!睡前 1 个半小时内也可以洗一个热水澡。热水可以加速人体血液循环,让血液流向四肢,能有效的帮助身体散热,人体体温低一点,能更快的睡着。

undefined

正确的环境光线

我们的身体有个自然睡眠的周期,你可以叫它“生物钟”。过亮的光线会告诉你的大脑现在还是白天,所以睡前一定要调暗灯光,关闭屏幕,这样同时有助于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是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它通过调节人的自然睡眠而克服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研究人员发现:睡前使用手机或电脑可能影响褪黑激素水平,进而影响睡眠,其中青少年最容易受影响。睡前只要使用 2 小时带有背光显示屏的电子产品,就可导致褪黑激素被抑制 22%,从而引发睡觉时间减少、易被打断等睡眠问题。

undefined

睡前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及咖啡因的摄入

睡前最好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比如看书。运动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拉伸,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睡觉之前也最好避免咖啡、茶、巧克力及含有可可的其他食品的摄入。咖啡与茶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而巧克力除了驱走睡意的咖啡因,还有兴奋剂可可碱。这些物质在体内平均停留时间为 3~5 小时,有时甚至更长。建议每天下午三点以后,减少咖啡因和可可碱的摄入,尤其是对此类物质敏感的人需要更谨慎。

 

 

(审核:徐粤宇 唐星星 蒋淑亚)

上一篇: 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下一篇:怦然“新”动||滴~这...

返回顶部

图书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电话:0731-58683601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