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长沙火车站,一大学生手拿一叠银行流水账单陷入沉思。过去半年间,他向20余家网络借贷平台和私人借贷公司借款10余万元,家里已无力偿还,他频繁收到威胁短信。
3月,因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从金融平台获得贷款因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校园贷.近期一次次成为轰动校园及社会舆论的话题之一。
2009年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各大商业银行随后停止针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这给予了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成长土壤。随后一大批类似于爱学贷、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名校贷、拍拍贷、么么贷这类平台的身影。主要以大学生客户群为主,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贷款或小额现金贷款,收取分期手续费或利息盈利。校园贷伴随互联网金融开始成长于2013年,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14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校园里关于“校园贷”的广告铺天盖地。
校园贷,经过疯狂成长之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原因不一而足,监管的缺失、学生的自我认知不足是客观存在的。
但从行业内部看,互联网金融的各大平台对于这个市场也的确存在误判,对这个群体消费心理的也有不理解。从自身去找到原因,也许可以避免一系列的负面事件发生。
校园贷五大“坑”
各类五花八门面向大学生的网络贷款平台以及校园分期购物平台,诱使很多大学生跃跃欲试。然而,“免息”、“低息”、“折扣”的馅饼背后,往往藏着陷阱和“坑”。有关专家总结了校园贷的各种“坑”。
第一个“坑”,费率不明。银率网分析师李先瑞认为,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
第二个“坑”,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银率网分析师表示,不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来源,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个“坑”,不文明的催收手段,给借款学生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很多校园贷平台普遍存在不文明的催收手段,比如“关系催收”,学生借款时被要求填写数名同学、朋友或亲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平台就会把其逾期信息告知该学生的关系圈,严重干扰和伤害了借款学生。
第四个“坑”,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大学生有旺盛的消费欲,但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其还款来源往往来自于家庭。
第五个“坑”,校园代理人无资质。曹磊表示,校园贷的许多代理人是由在校大学生担任,其并没有金融行业方面的相关从业资格。
被夸大的校园贷市场
在监管真空,对学生群体不了解的情况下。各个平台在操作上明显敞开了风险窗口。在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是有着巨大的利益驱使。很多数据表明校园贷的市场规模巨大。
易观智库今年1月提出,,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的总数基本保持在3600家左右。按照2015年2600多万名在校生的基础、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
对于市场规模的估算,这样结果是有误导性的,校园贷的市场就目前而言,也许还不会有千亿的规模。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
5月3日,清华大学也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出90后在理财产品的知晓度上,认知最高却是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其次才是更新的互联网金融。
还曾有人分析认为:目前校园贷的市场潜力巨大,其信旦旦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学生贷款是仅次于房屋贷款的第二大类消费者贷款,目前美国的学生助学贷款为1.2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到2030年,美国的学生贷款将达到17万亿美元。”
这样的分析纯属误导,要知道美国学生信贷规模如此巨大有几大前提:美国的学生自小就培养了经济独立的消费习惯,其社会环境也要求学生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其次则是金融市场也相对成熟。
而反观国内现状,国人的财商普遍有待提高,市场的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建设。而且在消费观念上比较信贷而言,学生普遍对家庭依赖的程度较高,家长也更是倾向于为子女的消费支出。
大学生消费差异巨大
2 015年,笔者还是在校生,某校园贷平台以地推的形式吸引学生成为其用户,因为同学之间的情面和注册账户所享受的“福利”,一位市场推广员(本人同学)轻松获得上百位学生的流量。但是“福利”之后,几乎所有学生们马上卸载了该平台的APP。
在校大学生群体虽然是优质的信贷消费人群,但实际上,这部分群体消费去向和解决资金困难的方式差异巨大。要正确认识校园贷,首选必须对这个群体的消费情况有个基本的认识。
这个群体主要消费去向有以下几种:日常消费,求学,创业。线上开发学生贷款的P2P网贷平台按照此主要产品类型页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助学贷款平台、学生创业贷款平台和学生消费贷款平台。
在消费方面,大学生虽然潜在消费力巨大,但一般正当的消费都会得到家里学校的支持。消费时缺钱,大多是要买电脑、买手机、学车、上考研班、上培训班等,家里和学校都会支持,生活费、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京东白条等途径都可以解决很大部分学生资金问题。还有校外兼职也是不错的解决办法。所以大多的正当消费需求不会引起学生的信贷消费。
缺钱找信贷原因,更多地在于消费时攀比心理,在日常消费上,作为最青春有活力的群体,对于旅游,文化,3C电子,服饰等方面的消费意愿很大。但是这类的学生群体占比不会很大。而且在具体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三本和高职类院校,这部分群体,才是信贷的主力军。
而求学和创业的支出上,求学属于正当消费,大都可以得到家庭的支持,家庭困难或者比较经济观念讲求独立的学生才会考虑信贷消费。
而在创业上面,学生靠信贷解决资金问题的就会更少了,原因有二,一是学校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其中资金上会有很大的赞助。二是该部分的学生更为理智和谨慎,知道学生创业的风险巨大,对于信贷更是会保持距离。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困难学生面前,其实学生的信贷消费意愿会更低。以大多农村大学生为例,其消费观念会显示出更加保守的一面,而且信贷消费的风险家庭往往难以兜底。再加上该部分群体会得到政府和学校的很多奖助学金的支持。所以真实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会是信贷的消费对象,相反,他们与校园贷的距离最远。
不要挖坑 对学生负责
我们国内大学生的消费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大平台的金融服务需要认识到这点,然后针对这部分的群体做出最优化的信贷服务。
比如:
第一,金融服务不要集中于日常消费,对求学和创业方面可以深入做一些优。毕竟后者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在学习和创业上有很好的金融服务的支持,相信这部分群体会更加青睐校园贷。
第二,累计用户数据,把控风险。如蚂蚁花呗利用余额宝和支付宝用户信息的积累,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额度的信贷服务,不仅很好地把控了风险,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信贷需求。
信贷业务要可持续增长,必须以服务大学生为基准,为他们着想。所以首先就是要了解他们,而大学生的重心最终是需要放在学习与实践上,若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心态去开展业务,相信校园贷的乱象会清净不少。
按照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大学生群体对于消费金融的需求,在最好的青春时代花明天的钱,这样的消费观念肯定越来越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应该说,校园贷在未来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校园贷的平台,对此只需要克己修身,不要挖坑,对学生负责,这样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