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不是什么?
心理咨询不是看病
有人说:“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咨询,我心理没有毛病,来干啥?”
关于心理咨询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2001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给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为: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是指求助者(来咨询的人)与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的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关系,通过求助者的倾诉,咨询师依据一定心理学原理,采用聆听、尊重、同感等技巧,协助求助者认识自我、调整自我,逐渐走向理想自我,同时咨询师也获得成长的过程。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性的专业助人服务。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群,即一般情况下能完全控制自己而只是出现暂时心理困惑的情况,心理咨询不提供药物,心理咨询不同于心理治疗,也区别于医院精神科,所以心理咨询不是看病,而是一种健康的、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心理咨询不是临时性的
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过程,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维护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也是一种伴随生命发展连续的、终身的行为过程,它不只是临时性的活动。
每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开始,就有了心理过程,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个体在大部分情况下能适应随时出现的种种变化,但个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的压力超越了个体的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时,个体会无能为力,出现无助感、失落感、不安全感、没有归属感、绝望感等情绪状态。如果这种持续太长时间,对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会带来较大影响。所以不是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能应对环境的压力,需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专业支持,以利于自我成长。另外,在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目标。每一个阶段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见,心理咨询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心理咨询不是学校该管的事
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一切就好,心理也健康;只要学习成绩不好,一切都不好,心理也有问题。事实上,从大学生现在的心理困惑来看,大多数是从中小学积累起来的,到了大学,实在承受不住了,才来求助。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情境中,要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应开展,这样才有助于每一个人心理的成长。
心理咨询工作只是心理咨询师的事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工作只是心理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有很多动态子系统组成,理想情况下它们是动态平衡发展的,如果子系统长时间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大系统的平衡。比如说,学生的心理大系统中,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教师、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环境、班级气氛、传播媒体、文艺影视作品、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都是学生的心理子系统。据我们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学生出现心理苦恼和困惑,通常是子系统出问题所引起的。对于学校心理咨询,更要提倡全员参与、分工负责的心理咨询模式,学校领导、各科教师、教辅人员、后勤人员(包括门卫保安)、学生家长、社会等所有方面都要参与、配合心理咨询,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氛围。若认为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事,咨询的效果肯定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效。
心理咨询不是政治教育
在学校中,现在一般是把心理咨询划归思想政治教育类,这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是有很大限制的,不利于心理咨询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虽有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明确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方法、系列的研究成果。心理咨询在理论依据、工作方式、伦理规范、实际效果及评估等方面完全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说,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要求咨询师为求助者保密,这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公开性就不一样。所以,心理咨询不是政治教育,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及途径;心理咨询老师不是政治课教师,是由具有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
2、 心理咨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