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是健康人的标志,人在做梦时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水平都比不做梦时高,这是脑功能更强的标志,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做梦,那说明他的右脑肯 定出现了问题,只有植物人和痴呆症患者是不做梦的。
梦是神秘的又是普通的,是正常睡眠的标志,也是健康的标志。
每个人的梦境都有着不同的预示吗?那它究竟预示着什么呢?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梦预示是好是坏?好奇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结果,看一看那一种梦境解析最能说服你。
反复做同一个梦,说明梦者在心理上有一个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心理学的名词叫“情结”,也就是通俗说的“心结”。
这个情结是什么,跟同一个梦的主题和情绪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反复做“考试梦”,那么可能对“通过认可”或“焦虑”的心理因素有关。
这种梦代表了一个心理情结的发展变化或心理成长的历程。比如说,梦到荒芜的建筑地基,过了一阵子又梦到工地开始继续施工了,又过了一阵子梦到楼房的主体即将完工了。这代表梦者构建自我的一个心理成长过程。
有,但不常见或者说很罕见。心理学大师荣格在二战前夕曾经梦到二战的爆发。
但梦境中的预测,不是直白的表述,大多是通过象征性的画面来表达的。即使荣格梦到二战的爆发,梦境也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场景。二战爆发后才获得解读。
一般我们不会关注到梦境的颜色,除非梦境中的色彩引起了你的注意。如果是“黑白色调”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两种可能:一是你的心灵生活缺乏色彩,二可能具有强迫性的心理倾向。
梦里的梦既可以看作是第二个梦的开始,又可以看作是进入了更深层的潜意识。打个比方说,前者是引子,后者就是正文了。
不是“应验”,而是巧合。当然,这里的巧合,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这代表你对他的关注程度很高。就好像刚做母亲的女性,对婴儿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敏感一样,别人听不见孩子醒了,母亲却能感觉到。
如果从大众角度讲,任何梦都有意义,因为它反映了梦者的潜意识活动;如果从心理分析或治疗的角度讲,反复做的同一个梦、连续的梦、记忆深刻的梦(比如奇怪的梦、噩梦等)、神话性质的梦等等具有分析价值。
对于从事梦境分析的人,包括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这样做无可厚非;而对普通人来讲,就要看他说梦的动机是什么了,只要不是过分炫耀或沉溺,说就说吧,能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灵或潜意识,不算是一件不好的事。
正梦反梦是颇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称呼。“正梦”更像是记叙性的梦,即如实地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比如说,自己在现实中很进取,梦到在攀登高峰;“反梦”更像是“补偿性的梦”,就好比说,现实很穷,而梦到了发大财。
梦境的发生会与白天所做的事情有关系。它说明梦者白天对某问题的思考是极其投入的,调动了潜意识的能量。
那么在晚上意识休息了,则潜意识会继续工作。科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有时就是科学家在梦境中发现或者得到启示的。
实际上,噩梦会始终影响你的心情。好梦却只能影响你一天的心情。噩梦带来的,往往是需要你去关注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的信号。这也说明你在做噩梦之前是不关注负面情绪变化的,那么作为信号,影响你的心情,只能说它的目的就在于此。
这要看是在什么时期醒过来。在有的觉醒周期醒来,梦可以被记住,有些就不能。梦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是一种主动的生理过程,其表现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带有感性性质的记忆活动和超常规的联想。
做梦不仅不会影响睡眠,而且是保护大 脑健康所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的一环。
据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会产生有梦催眠肽和无梦催眠肽两种物质,梦多的人大脑中有梦催眠肽含量高于无梦催眠肽,利于益寿延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梦少或无梦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这是因为梦是人机体中主管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一个中心点 受到损伤,就不能形成梦。
不一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睡眠习惯,所以睡觉的姿势对不同的人影响也不同。当然,手长时间放在胸口则容易呼吸困难,如果再有其他的心理因素参与,做噩梦的几率就会提高。
有一定的影响。如上面提到,不同睡姿对不同的人刺激会不同。
16、为什么做长梦的时候,第二天起来会感到腰酸背痛?
也许有人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总能回忆起梦境,可能会有疲倦感。在某些时期醒来,人的神经状态也许会不同,恢复疲劳的能力也会不同。
一是和觉醒周期有关,可能你做的梦只是被记住或忘记了。二是白天的一些活动或刺激也会使人爱做梦。
梦,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因此与醒来时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当然不能就此断定两者间没任何联系。
梦境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有人会说梦话,且梦话内容和梦境内容有联系;还有人会因梦境的惊恐而大喊;也有人会因伤心而哭泣。这些都是一种反射行为。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只知道有时醒来可以回忆梦的内容,有时却回忆不起来。至于能够回忆多长,可能和梦本身的内容有关,如梦的开头或结尾比较长,使人更容易记住。
另外,能够记住多长的梦,和当时的神经功能状态、醒来的时期和梦给人带来的刺激大小都有关系。
人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做梦。另外,这和人处在什么样的生理节奏周期也有关系。
(审核:徐粤宇 唐星星 蒋淑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