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病与心理早衰
幼稚病的症状明显地表现在酷爱动画片。如动画片《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就是许多幼稚病人群的最爱。小丸子贪吃、喜欢睡觉,还时刻变换着自己对的物质要求,因为自己没有钱,就常常换着方法恳求家里人买给她,方式一般都有:说好听的话、装哭(仿佛很委屈)、气愤(可是也没有办法)、苦苦地哀求、强调一些光面堂皇的理由……,喜欢臭美、虚荣、比较物质、小心眼儿、经常懒惰、对自己分外地好、有着无数的理想和希望(虽然都不大切实际)、常常会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感到后悔、对别人有时感到不信任、不满的时候不说出来,却还要强装笑颜。幼稚病的具体症状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
1、有时率性而为,待人接物很少深思熟虑,多凭一时之爱好;
2、颇有马大哈的作派,常常丢三拉四,顾此失彼;
3、喜怒皆形于色,胸无城府,极少对人设防,自我保护的意识极薄弱;
4、知道金钱和权势的魅力不可阻挡,但还是坚信情义无价;
5、不会察言观色,常常一厢情愿,以至于好心办坏事;
6、盲目乐观,尽管知道世间有太多的丑恶、虚假和黑暗,但还是相信公理正义,相信红尘有情、有爱、有美好的事物。因此,在你眼中,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诚心待你,坏蛋总是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7、尽管曾经无数次被那个最信任、亲近的人背叛、欺骗和愚弄,但还是相信爱情;
8、认为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动物,愿意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被人斥为没有原则,滥施同情;
9、黄庭坚曾总结小晏一生有四痴,你最心折的是:“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
10、好奇心重,精力充沛;
11、喜欢幻想,常常做梦。
费洛伊德的成人游戏理论从来没有在哪个国家哪段历史上和现在的中国与该国家尊重历史如此相近。我们的幼稚病症状让人难以理解,大学生“喝奶瓶”风潮过了没多久,现在又开始了KIDAULT文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套梦了,我们很多时间都在虚拟空间抱着各种枪支弹药互相躲杀,或者搂着Hello Kitty幻想不止,而这带来了什么?是事实上的心理早衰。
几年前,年轻人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被人看见和父母一起外出。家长同样也尽量避免和孩子共同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最后既感无聊又不知所措。现在,时代不同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和父母一同外出:购物、看电影、读书、看戏。年龄不再是社交界限,年纪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放弃,年轻也不再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我们在为这种代沟的弥合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发现这种现象的某种后果。
“成年青少年”
这种年龄分界上的巨大变化正在社交领域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模仿青少年品味和生活方式的成年人越来越多:在世界上任何一座大都会,随便哪个周末外出,你都会看到许多这样的人:他们40来岁,穿着战斗裤和软底跑鞋,去关门最晚的酒吧和饭店,听最新的乐队演唱。保罗?麦卡特尼、杰里?霍尔、麦当娜甚至比尔?克林顿都是千真万确的“成年青少年”或“童心大人”。他们开自己小孩喜欢的车,比如车体圆胖、形似玩具的奥迪TT跑车,或者大众公司新款的甲壳虫,车里还摆上花瓶和塑料花。他们看《我是名人……带我离开这儿!》一类的节目。他们痴迷PlayStation2之类的游戏,去年轻人云集的度假圣地,读《哈利?波特》,听酷玩乐队和收音头乐队。
事实证明,“年龄不是数字,而是心理状态”这种概念正在日益发展。几年来,吸引成年人的儿童书使18岁以上读者的人数增加了一倍。1990年,电子游戏爱好者的平均年龄为18岁,现在则是29岁。如今,许多新闻频道的成年观众人数都比不上动画频道。
年轻的成熟者
年轻和年龄方面的变化不仅仅意味着年纪较大的人做事更年轻了,而且意味着年轻人的行为现在更像年长的人。许多十几岁的孩子早已脱掉少年的轻浮。这些有见识的年轻人渴望像美国偶像玛丽?凯特和阿什利?奥尔森那样创造价值数亿英镑的企业。从少年步入青年后,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常常比父母更早找到工作,干起活来也更卖力。因为怕保不住工作,加上受到一些年轻企业家成功经历的鼓舞,他们常常直接上大学,然后迫不及待地抓住第一个工作机会。
心理学家、剑桥大学讲师尼克?贝利斯博士说:“对未来、对工作和自己财务状况的恐惧,以及‘努力工作,努力享受’的心理正迫使年轻人在焦虑中以成年人的方式拼命工作,以获得他们认为自己会获得的满足感。” 尽管心怀远大,他们常常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无力应付遇到的难题。早来的成熟不仅没有使他们获得满足,反而让他们陷入抑郁。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字表明,因抑郁而接受治疗的25-34岁患者的人数每年递增10%。
解析两种逆向过程
年轻人想方设法要早点成熟、年纪大的人则一心要重获青春,这两种与自然规律向抗争的现象并不新鲜。寿命延长,年轻的定义也随之延伸,晚婚和再婚的人逐渐增多,这使40来岁的人行为举止好像只有20多岁;与此相对应的是青少年的日益早熟,不少人年纪青青就以获得很大成就,他们渴望及早地获得以成年人为主导的社会的承认。
年轻和年长者的兴趣出现更多交融也并不奇怪。社会的种种传统分界,包括年龄、种族和阶级的固有分野,都在渐趋瓦解。这些现象还有更为内在的原因英国,据肯特大学教授弗兰克?菲雷迪的研究,成年人模仿少年人的主要原因是恐惧,他说:“留恋童年表明对未来怀有深深的不安。”菲雷迪说:“现在有这样一种风气??人们害怕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从过去那些可靠的东西中获得逃避。还有什么比我们的童年时代或少年时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样的逃避现在的欲望也促使年轻人更快地成长。
幼稚病和“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过去,父母与孩子各有各的天空;与那时相比,传统年龄界限的瓦解或许是一种进步。但这种成年人的幼稚病和年轻人渴望早熟也有些负面效果,让人感到担忧的是,现在成年人患“幼稚病”的程度之深和年轻人为早日长大所付出的努力之巨。
英国咨询与心理疗法联合会的菲利浦?霍德森说:“成年人自由地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好事。但是,如果家长开始担当孩子的角色,模仿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朋友混在一起,那就值得警惕了,因为这说明他们自己的生活缺乏某些东西。这有时会让孩子觉得压抑,年轻人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
霍德森还提醒人们,许多英国青少年也像美国青少年那样过早陷入精疲力竭的状态。一些心理学家说,成年人在模仿孩子习惯的时候压抑了青少年的成长。来自美国的新证据表明,青少年的成长速度太快,以至于过早地感觉到“精疲力竭”,或“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尽管如此,但生活永远不是动画,青年朋友们要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学会如何寻求自己的生存方式,永远保持这颗幼稚心,以快乐健康的心态过好属于自己的成年期,幼稚病也许并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