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深圳共同举办以“平等 参与 共享”为主题的宣传活动。30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人、基层精防医生、残联及社工代表相聚一处,体验康复项目、观摩社区康复公益集市、与康复者一起互动表演,共同感受精神、心理健康对于全面健康的重要意义。
从张国荣自杀到乔任梁之死,从官员跳楼到富商离世,从“星星的孩子”到戒网瘾中心之争……这些人人皆知的热门话题,每一个都与精神疾病相关。如今精神疾病已经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一旦你小瞧精神疾病,那么你就有可能失去生命,失去亲人。那么如何预防精神病呢?
精神疾病常见五大认识误区
1.得了精神病就没治了?错
不少人误以为,“得了精神病就没救了,治不好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他表示,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疾病来说,精神疾病的诊治更加困难,治疗周期似乎更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有办法治疗,而且总体的治疗效果和结局也是相对不错,预后较以前大大进步。
2. 精神病就是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就好了?错
“医生,我最近状态不太好,您给我做做心理调适吧!”在临床上,王绍礼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误以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问题,做做心理咨询、调整调整心态就能康复。他指出,精神疾病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些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调适能改善,但如果是精神疾病就必须要系统的治疗才能有良好的结局,这些疾病包括大家熟悉的抑郁症,还有精神分裂症等都需要系统的规范化治疗,当然心理调试对疾病缓解能起到积极帮助。
3.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错
以往的认识中,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实际上一些小的症状就可能是患病先兆。郭小兵介绍,功能性精神疾病,靠以目前的检查设备很难检查出有明显病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也很低。例如有的人存在长期睡眠障碍,包括早醒、夜梦增多、入睡困难等,就靠服用安定药物解决,事实上睡眠障碍可能是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一种先兆。患者当成了普通失眠对待,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躯体症状,例如胸闷、心悸、头晕、腰酸背痛等身体上的各处不适,到综合医院的心脑血管、消化内科等科室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问题,实际上,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应该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进行排查。还有的患者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精神障碍,出于病耻感不愿意就医,宁愿拖着也不接受治疗,到了严重的阶段,已经完全失去自知,不认为自己存在异常,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或言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些患者,是在110、120的协助下被送进医院治疗的。”
4.有不良情绪就是有精神疾病?错
“很难过,很焦虑,很烦躁,我是不是有抑郁症?”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抑郁情绪,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孔庆梅表示生活里,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人之常情。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
5.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错
我国国民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较匮乏。不少人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与疯子、傻子划等号,北大第六医院门诊部主任孔庆梅表示,“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阔,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失眠,更年期、产后情绪不佳、少年期的心理问题等都是我们治疗帮助的范围,还有如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过度节食或贪食苦恼、网络成瘾等。”
易患精神病的人群
1.程序员
程序员他们昼夜连轴转,还要承受巨大的项目压力。“曾经在门诊多次遇到前来咨询的IT从业人员,有的很年轻,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晚上睡不着,只能吃安眠药,整个人消瘦憔悴”。袁勇贵主任说,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睡眠障碍,超负荷的工作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
2.医生护士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曾经针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焦虑开展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20%的医生和30%以上的护士存在焦虑。由于职业缘故,他们整天面对疾病、痛苦、死亡,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焦虑,总是担心自己生病,有些甚至好端端地就肚子疼、头疼。
3.媒体人
媒体工作人员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为了一个选题费尽心思,为了一篇稿子熬到深夜,为了收视率阅读量忧心忡忡……因此,他们中不少人都有失眠问题,还总感觉头疼、心慌等。
4.精神疾患家属
家中有精神疾患的,家属需要长期小心翼翼照顾,不仅正常的家庭生活被打乱,身心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引起患者心理的波动或发生意外,可能出现明显的焦虑、担忧。袁勇贵主任发现自己接诊的患者中,很多家属的心理状态也是堪忧的。
5.慢性病患者
原本有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甲亢、功能性胃肠疾病等的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接受治疗。病去如抽丝,长年累月承受着病痛,无法过正常生活,身心受到煎熬,有可能伴发心理问题,而负面的情绪心理也会加重病情。
1.减少诱发因素
减少诱发因素是预防精神病的关键一项,大家一定要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使自己更加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增强信心。
2.经常活动手脚
经常活动手脚对于预防精神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一定要每天坚持伸手展臂、转动手腕、空抓每天坚持伸手展臂、转动手腕、空抓手、空击拳、抛球接球、玩健身球等,每个动作做1到2分钟。脚部运动,以赤脚在卵石上走效果最佳,或用脚趾夹核桃,脚尖里扣再伸直,脚腕左右旋转等,每次做1到2分钟。
3.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病由心生,精神病也不例外,专家指出:与个人情绪、性格、处境等相关。对于家长来说,是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对子女要求过严,使孩子们过早的背负上思想负担从而导致精神崩溃,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快乐的生活才是精神病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