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湖南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16 09:58:19

 

中共湖南工程学院委员会文件

校党办字〔20211

关于印发《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二级党委党总支部,校直各单位: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已经党委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湖南工程学院委员会

202116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挖掘和运用学校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全力推动学校建成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具体目标

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推出一批具有学校特色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树立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工作要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五、主要举措

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修订好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专业思政目标。

1. 公共基础课程。重点加强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思政、体育、美育、外语、文化素质类课程,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在外语教学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养份,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增强文化自信。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提升人文素养。

2. 专业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3. 实践类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 文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 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3.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课程教学目标要增加课程思政目标。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要从本课程能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我国各个时期先锋人物事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科技产业创新、科学创造、科技发明、科学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等材料中寻找契合课程特点的思政融入元素,每门课程要求至少确定10个课程思政案例。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健全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木鱼湖大讲堂”“科技大讲堂等系列讲堂,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支持教师建设或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和分区域、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共用课程思政优质资源。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伦理、工程伦理等专题培训。学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鼓励支持获得省以上人才称号的教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在学校思政类、教改类研究项目中有单列的课程思政研究选题和项目。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组织的作用,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使课程思政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院系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重大政策,指导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组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二)加强统一协调。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内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示范引领。面向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推动建设国家、省级、高校多层次示范体系,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支持保障。结合学校实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学校对立项建设的课程思政项目课题和选树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给予建设经费和奖励支持。

 

 

 

 

 

 

 

 

 

 

 

 

 

湖南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116日印发

上一篇: 关于印发《湖南工程学... 下一篇:关于印发《湖南工程学...

返回顶部

图书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电话:0731-58683601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