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择扮演《少年的你》,还是《小丑》


作者: 高浩容    发布时间:2019-10-30 09:23:58

§欺骗自己说:「我很好」,很容易


这两天我学到一个新的名词,「融梗」。按照某些网民的解释,这个词跟抄袭类似,但内涵不同。逐字逐句的复制贴上,才叫抄袭。把一个故事的情节,或者故事线,换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成了融梗。


有人谈到生活就只有几百种型态,描写生活的作品,融梗无可厚非。


也有人说,他觉得九成以上的电视剧都是融梗,显然是普遍现象。


这两种说法,都在用某种方式诉说融梗的正当性。


我是不晓得当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别人融梗,夺走他们原本应得的利益,他们是否也会用同样理由对自己说,一笑置之。


第一种说法,让我想到金扁担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农村有两个挑扁担的,他们想象皇帝过得生活有多好,他们猜想,皇帝也是挑扁担的,只是皇帝的扁担大概是金子做的。


第二种说法,让我想到《宋书.袁粲传》里的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国中有一处取水的涌泉,这处涌泉名为「狂泉」。


国民喝狂泉的水,都变得疯狂起来,医生也找不到治疗的方法。渐渐地,发疯的人越来越多,正常的人越来越少。


国王因为喝的是自家凿井的井水,所以没有发疯。


于是全国只剩下国王一个人是正常的,这时在那些疯子眼中,国王才是疯子。于是国民聚众把国王抓起来,强迫他喝狂泉的水。国王不喝,就遭受他们百般虐待。


最后国王不堪折磨,也喝了狂泉的水,跟大家同样疯狂起来。国民们看国王跟自己一样「正常」,都很高兴。


除了上述两个故事,我想到前两年一度引起许多人讨论的作品,作家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这本书谈到读中学的女主,被她一度崇拜的男老师诱奸。


这本书让不少人第一次对「诱奸」进行反思,表面上诱奸跟强奸不同。强奸场面极度暴力,往往是加害者在受害者不愿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在体能上的优势,强迫对方发生性行为。


这种暴力会对受害者的身心留下伤害,久久不散。


诱奸不同,诱奸出于加害人通过权谋等手段,就像所谓的PUA。通过手法、技巧来骗炮。


换言之,诱奸也是一种暴力,只是这种暴力不是强硬的限制对方行动。而是通过欺骗或诈术,在精神上让受害者屈服。



比如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男老师通过女学生对他的崇拜,双方权力的不平等,加上制造一个独处的情境,以及违背真心的花言巧语,让女学生献身。


等到男老师睡了,满足了他的性欲,女学生就成了他的烫手山芋。跟着他在利用各种方式,把女学生甩了。


不能否认,诱奸可能不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痕迹。但受害者的心,同样因为精神暴力留下伤痕。


另一方面,诱奸跟强奸还有一个差别。就是诱奸可能不犯法,但强奸犯法。


于是诱奸就成为一种有损道德,但难以通过法律追究的罪行。


我用「罪行」来形容,在于诱奸的本质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暴力,这种暴力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暴力肉眼不可见,就说这种暴力不存在。


换言之,如果今天某些人口口声声说的融梗,实际上通过损人利己的方式,对他人造成伤害。也许法律上无法追究这种行为,同样是一种罪行。

 

《少年的你》是一部谈校园霸凌的电影,霸凌是一种暴力,霸凌者不见得有机会受到法律制裁。


讽刺的是,融梗的人,甚至抄袭的人也不见得会受到法律制裁。


有句话说「现实比小说更离奇」,也许这种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这里不是说《少年的你》抄袭,或者融梗。我想我没有资格去评论这件事,所以在这方面,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


我只想继续谈暴力。


今年探讨暴力最受注目的电影之一,就是刚在威尼斯影展获奖的《小丑》(Joker)。


小丑是「蝙蝠侠」系列作品中,最知名的反派。过去在电影中出现,小丑被诉造成一个疯子,不把常人重视的价值,譬如和平、安定、幸福等正面事物当一回事。


当时的小丑形象比较平板,像是边缘性人格、利欲熏心的暴力狂。


差不多10年前,Christopher Nolan打造的蝙蝠侠电影,在《黑暗骑士》中,他对小丑做了一个更多面向的角色塑造。

小丑的疯狂多了一点复杂,他更像是一位哲学家。


当他面对人们重视的各种价值,比如前面提到的和平、安定、幸福,他通过制造令人恐慌的社会事件,考验人们到底是不是他们宣称的那么积极正向。


比方某些发起战争的独裁者,他们口口声声爱好和平,实际上他给予和平的对象有所限定,对他人和外国却屡屡制造战争,发战争财。


某些人的安定和幸福,也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在他们安定的背后,是许多人用他们「廉价」的鲜血和汗水。马克思批判的资本家,就是这样的人。


当苹果市值再次冲上万亿,我们是否记得他们在中国的工厂,曾经大量使用童工呢?


 

§小丑:愿意承担反叛代价的人,

才有能力捍卫自我


2019年,Todd Phillips打造的小丑,把Nolan塑造的小丑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


过去人们总是在意英雄如何诞生,但Phillips似乎想要告诉我们,那些人们公认的恶棍,他们的诞生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因为每个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为什么有些人成为英雄,有些人成为恶棍?


更重要的是,我们何以成为我们呢?


小丑原本是个普通孩子,名叫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


阿瑟的母亲有精神病:自恋型人格和精神分裂症,为了讨好男友,即使男友对孩子施暴,也无动于衷。


阿瑟本身集合了容易造成精神疾病的四大要素:脑伤、孤独、童年虐待和贫穷。


脑伤是阿瑟小时候被继父和母亲虐待打伤的,使他经常无故大笑,即使在悲伤的时候,也无法控制身体大笑的反应。

童年虐待不用说,而贫穷是精神疾病的大敌。


阿瑟的母亲有病,无法工作,加上对孩子的童年虐待,阿瑟一直没有机会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接受充足的治疗。


阿瑟从小饱受虐待,得不到他人的关爱,行为逐渐怪异而受到歧视,逐渐造成他的边缘性人格。


在母亲生病住院,自己又失业的低谷,阿瑟原本拥有的精神慰藉一一被打破,推使他走向成魔之路。包括下面几点:


1. 社福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和免费药物中断


因为脑伤和后天环境的因素,使阿瑟有了精神疾病,在片中他显然有了精神分裂症、边缘性人格。

这一切使阿瑟找不到好工作,而找不到好工作导致的贫穷,又使阿瑟只能依赖社福机构的心理咨询和药物。当高谭市财政不佳,阿瑟失去了最后一点接受治疗的机会,病情越来越糟。

 

2. 发现自己精神分裂的事实


阿瑟曾经以为自己和一位邻居交往,那位邻居是位单亲妈妈。结果阿瑟发现,原来所谓交往只是自己的幻想,现实中他们根本没有说过几句话。

妈妈不再后,阿瑟发现自己彻底孤独,既然如此了无牵挂,阿瑟索性不再顾虑任何人的感受。

我们都需要和他人建立关系,获得群体性动物天生需要的满足感。离群索居会让人疯狂,特别是在需要却得不到爱的状态。

 

3. 失去工作,失去价值感的来源


学者R. Sapolsky研究指出,穷人因为身处的环境,使他们饱受生活压力、不安定和暴力,使他们更容易生病。

而贫穷跟疾病,又会互相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催生英国在1848年建立《公共卫生法》的Edwin Chadwick,他有句名言:「贫穷往往是疾病造成的。

但比起贫穷,更可怕的是失去工作。

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公共建设,提供许多工作机会给失业者,这些工作的薪水不高,但工作能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

换句话说,有工作比没工作好,至少工作让人在社会中能够自我定位,比较不会「觉得自己没用」,打击自尊与自信,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电影中,小丑原本生活虽然糟糕,但丢掉工作让他彻底失去最后一点存在的意义。原本他还能通过工作去逗笑一些人,但连这最后他自我肯定的舞台都失去后,他也失去了获得肯定的来源。

 

4. 揭开母亲「爱」的谎言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先给人希望,再夺走他的希望。

比起一开始就让人失望,给了希望又夺走的痛苦,很可能击垮一个人的心智。


好比一个病人,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他可以愤怒、难过、哀悼,通过种种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他知道敌人在哪里,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即使那是死亡,我们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放下。


但让一个病人以为他会得救,他放下所有的心理防卫和武装。这时再告诉他死期将至,他可能提不起防卫的力气,只能彻底放弃。


这意味着,母亲也是阿瑟不幸生活的加害者,利用他的善良和病痛,满足自己的幻想和生活所需。给了阿瑟他不需要的希望,又把希望彻底夺走。

这份希望不是金钱,更多是爱。


当阿瑟找上汤马斯.韦恩,韦恩把他的母亲根本是个神经病,有着跟他有一段罗曼史的妄想症告诉阿瑟。阿瑟当时没有跟韦恩索取金钱,而是只想要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拥抱。


阿瑟的母亲给了阿瑟许多虚假的希望,让他以为自己是首富韦恩的私生子。让阿瑟以为一个人一定要面带笑容才是对的,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还编造了一个虚假的童年,隐瞒他曾经遭受虐待的过往,让阿瑟以为自己的不正常是自己的错。


这时候,阿瑟非但对于父爱的渴望落空,连原本依靠的母爱也幻灭。至此,阿瑟的内心再也没有阳光。

 


§你的肉体自由吗?心灵又自由吗?


有些人觉得阿瑟变成小丑的过程,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是一种蜕变。


但我以为事实是很悲哀的,原本还有治愈希望的阿瑟,在经历一连串的打击后,终于彻底的精神失常。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会伤害他人的暴力狂,他并不是不想把自己治好。


病入膏肓的阿瑟成了小丑,并且成为某些暴徒的替罪羊。


影片中,杀死韦恩夫妇的并非阿瑟,而是戴着小丑面具,藉由阿瑟带来的风暴,宣泄内心不满的人。


很讽刺地,阿瑟已经卸下面具,抛去母亲打造出来的假身份,开始做真实的自己。


但其他人却因为他戴上面具。但这些人能得到救赎吗?我想未必,因为这些「正常人」只是从原本的面具,换上小丑面具,他们在面具底下的面容,还是那么模糊。


这让我想起95年的港片《救世神棍》,梁朝伟是个骗子,陈小春是个傻子,梁朝伟把陈小春打造成一位世外高人,利用陈小春骗信徒的钱。


最后陈小春说世界末日快到了,他要用自焚来为所有人赎罪。这时梁朝伟慌了,他知道世界末日是假的,知道陈小春是个假大师,知道一切都是谎言,但他对陈小春的兄弟情谊是真的。


当我们心中有点「真」的东西,我们就会对假的东西产生怀疑,就算知道弄假可以捞点好处,我们也会因为心中那片净土而动摇。


当阿瑟成为小丑,他上富兰克林的节目,富兰克林跟所有人一样想要取笑他。他本来可以跟大家一样,继续假装当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给予其他那些假仁假义的人欺负他的机会。


但这次他算让每个人内心都添加一点「真东西」,所以他在摄影机前面指责富兰克林。揭穿他的伪善,然后一枪毙了他。


坐在警车里的阿瑟,他看起来是那么淡然,在杀死富兰克林之前,他已经知道自己会被逮捕。但他已经不再为了别人而笑,他终于愿意为自己悲伤。


电影最后,他被关进精神病院。


当咨询师问他在想什么,阿瑟说:「你不会懂的。」


然后我们看到阿瑟在精神病院的走廊,像个孩子一样来回奔跑。


我想在阿瑟眼里,「正常」的咨询师不会理解他的自由。


结尾这一段画面,象征意味浓厚。


阿瑟虽然看起来很不自由,他可能永远都无法离开精神病院,但他的心已然解放,身体受限又何妨。


相反地,眼前那位咨询师,或者其他「常人」。可能在阿瑟眼中,他们虽然住在精神病院外头,但他们只是肉体自由,但他们的心是僵死的。

 



§结语:做一半的自己,

得到的快乐往往也是一半的


我们不用主动活成某种样子,也不用全然排斥他人和社会加诸给我们的条条框框。

我们的人格和自我,在主动与被动间,形塑出我们的悲苦喜乐。

无论那是什么,无论你用正面或负面之类的用语去形容。

我只希望对你来说,那些感受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并且当你感受到真实,哪怕是伤痛,你也愿意去承认。而不是假装一切都很好,假装人生只有一种幸福,假装自己没有戴上面具,即使你已经非常不舒服。


就像房思琪一度想要说服自己,她爱那位诱奸她的老师。当她这么欺骗自己,她才能避免去接受老师是个骗炮的恶棍,避免承认自己受伤。


然而,有时社会上某些人不会直接强奸我们,而是诱奸我们。就像你是创作者,有人融梗你的东西,而不是抄袭你的东西。


你很痛苦,你很难受,你可以选择欺骗自己,因为有些人告诉那些被诱奸的人,「为了家族名誉,你要吞下去」。


心理学家Rollo May认为,如果我们不愿意接受内心的负向力量,我们等于对自己「保持冷漠」。


如果我们只接纳阳光的自己,社会需要的自己,积极正向,像是血液里都是鸡汤的自己。那么谁来接受那个仇恨、忌妒、愤怒、黑暗,但无比正常,充满人性的自己?

 

当你付出努力,成果却被别人夺走。当你努力生活,旁人却用诱奸的、融梗的手段夺走你的幸福。

当有些人告诉你,「抄袭你是对你作品的肯定」、「别人拿你东西邀功,你应该要大肚一点」。

你可能觉得自己像《少年的你》里的陈念,但你身边不见得有个小北。


你只能在心底寄望有个小北,反击那些欺负你的人,同时还有个替罪羊让你推托罪行。

这种想法只会让你的自我撕裂,无法得到真正的救赎。


幻想有个小北,结果就会像阿瑟的妈妈幻想汤马斯.韦恩是他的爱人。又像阿瑟幻想只要面带微笑,人们就会爱他,生活就会变得美好。


事实上,有时我们就是无可避免的需要跟别人起冲突,需要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我们的强硬和不合群。

接受「有时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才能掌握心中那份「真东西」,吃真的拳头,流真正的泪,触摸真实的伤口,拥抱真实的自我。

上一篇: 总是没办法专注,怎么办? 下一篇:语言暴力对一个人伤害...

返回顶部

图书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电话:0731-58683601 

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33号